EN

news

After 19 years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new business forms i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Behind the wild elephants out of the pen in Yunnan is the way to live in harmony with wild animals

Date of Issue:2021-06-15  Number of visits:305

Returns a list of

截至6月11日17时,北迁象群总体向西南方向迁移8.12公里,持续在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活动。独象离群6天,位于昆明市八街街道密林内,与象群直线距离约16公里。人象平安。
现场持续降雨,存在地质灾害风险,加之进入端午假期,围观群众增多,交通疏导、安全防范和监测布控困难。


为确保人象安全,省级指挥部组织专家组研判象群迁移动向,要求易门县、晋宁区、安宁市三地现场指挥部同步运行,及时掌握象群和离群独象动向,根据专家指导做好现场布防。向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发出预警提示函,要求建立值班制度,与省指挥部建立信息同步机制,提前做好楚雄州双柏县与玉溪市峨山县交界区村庄安全防范宣传和预备工作。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监测显示, 6月11日凌晨1时22分象群进入易门县十街乡西南方向山林,上午9时,群象睡觉休息,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搜寻监测任务分队5人持续跟踪监测。截至16时,独象位于昆明市安宁市八街街道,距离象群约16公里。

这是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相处之道

北迁的象群仍在路上,它们吃玉米、啃甘蔗,穿树林、逛大街,走向东北又折回西南。不仅让这届网友操碎了心,也引发世界主流媒体的关注,成了大家都在追的“国际明星”。这群爱“惹事”的大象,不小心就火“出了圈”成了国际新闻。西方主流媒体纷纷对中国”野象旅行团”投来了关注,同时也对云南所采取的积极有为的预警防护措施给予了肯定。

美联社在“中国游荡的象群成为国际明星”报道中为中国点赞:大象在中国受到最高级别的保护,它们数量在稳步增加。英国《卫报》称,云南努力帮助它们返回它们的原始栖息地,这将让大象更加安全。德国之声和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称,云南正在追踪这些大象,并给它们喂食,以确保它们的安全,并防止它们与人接触。柬埔寨网站“khmerload”报道说:“在中国云南,一群大象迁徙数百公里,走累了就躺下睡觉,也没有伤害他们,真的很和谐。”为什么有的象喜欢吃玉米,对菠萝不是很“感冒”?为什么有的象走着走着说掉头就掉头了?为什么它们睡觉的时候是躺着睡,还要一家人挤在一起?很多很多“为什么”,伴随着它们一路向北,也等着我们去发现、发掘……

它们从哪里来?

监测显示,这15头象由成年雌象6头、雄象3头、亚成体象3头、幼象3头组成,原生活栖息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们从“老家”西双版纳一路北上,走到峨山县的时候,已经迁徙近500公里,几乎相当于跨越了半个云南省。亚洲象如此长距离北迁,在我国尚属首次。被称为“陆地巨无霸”的亚洲象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云南普洱、西双版纳、临沧3个州市,是亚洲现存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陆生脊椎动物,也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工程师”。亚洲象看起来十分可爱,但具有较强的攻击性。

它们为何而来?

成年亚洲象每天要吃数百斤植物,需要很大的活动空间来获取足够的食物。无论是亚洲象还是非洲象,迁移、扩散有助于寻找新的觅食地和资源,开展种群间的基因流动,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维持生存。

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长期跟踪研究亚洲象,他说:“亚洲象迁移扩散是常见现象,但以往都在一定范围的几片栖息地循环觅食、迁移,这次一路向北到这里是非常罕见的。”象群北迁可能有哪些原因?

① 象群首领经验不足,迷路了。

② 随着保护力度加大,森林郁闭度大幅度提高,亚洲象的可食植物反而减少。

③ 亚洲象种群扩大,常年活动于村寨、农田周围,并根据不同农作物、经济作物成熟时节,往返于森林和农田,主要取食农户种植的水稻、玉米等作物,在食物匮乏时节,还会取食农户存储的食盐、玉米等,出现“伴人”活动觅食现象。

当然,到现在为止象群北迁的准确原因不得而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评估。

它们去向何方?

陈明勇说,目前对大象的“导航定位”机制还缺乏科学解释。气候、食物、水源能支持它们走到哪里还需要进一步监测、评估。这次野象北迁可能是“没有目的地”的旅行。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谢屹说,由于象群北移距离较远,自行回到原栖息地较为困难,继续游荡多长时间无法预测,可能需要打长期消耗战。

野象在决定出发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想好要往哪里去。但近来它们越往北走,停留的时间就越短,它们踏上的是漫长的旅程。有专家建议,在确保人象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采取设障、投食等手段,帮助它们“回家”。

它们启发我们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6月11日,北迁象群持续在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活动。当日,现场指挥部共投入应急处置人员及警力1413余人次,出动渣土车230辆、挖掘机9辆、应急车辆212辆、无人机17架,疏散群众1010户、3670人,投喂象食2.5吨,盐水补给2桶,补充亚洲象食源供给,保护沿途群众安全。

一路上,它们艰难跋涉,却也因为有了人类的关爱而怡然自得。

有村民向管理人员表示,愿意让大象尝尝自家玉米。大象睡了,工作人员怕吵到它们,就会把无人机调到最高高度……

为缓解“人象冲突”,政府部门提前开展监测预警,为它们准备喜欢的食物……

截至目前,象群所经地区无人员受伤,家中遭到象群毁坏的受灾居民也将获得相应赔偿。

这些年,在象群栖息地,政府也引入社会力量致力于让村民在保护中收益,让社区参与保护,推动保护监测、栖息地修复。

近年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保持在95.7%以上,亚洲象等主要保护物种数量维持稳定明显增加。

数据显示,云南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已经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93头发展到目前约300头。

此次北迁的象群,悠哉地接受人类的照顾,感受到人类满满的善意。虽然它们还没有回家,“追象”还在继续,我们会从中学到更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来源:云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司元琛科技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17333203296